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

美食、祈祷、恋爱——小女人的大道理


朋友说:谈恋爱凭感觉,看书凭的是直觉。生有涯而书海无涯,谁都不可能读遍所有藏书。读是缘,读不下去是无缘。仿佛硬硬把看书跟恋爱扯上关系。

同样一本书,初次相遇,你可能没有拿起一读的冲动。有一天,不知怎么的,你突然觉得它很对味,于是就把它捧回家去了。这样的经验,我其实不多。(中文版《享受吧!一个人的旅行》)是少有的例外。

这一本自传体小说,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本游记,我当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没有兴致去读它。但在认真看完以后,才发现它其实写的是一个女性如何寻找、发现以及完成自己的心灵之旅。作者伊莉莎白拥有全世界女人想要的一切:老公、事业和房子,但富有的她依然觉得内心失落。

之后,离婚的打击让她面临了人生的十字路口,加上与情人之间的大小问题也慢慢浮现,让她心力交瘁,并因此而患上了重忧郁。于是,她决定抛开一切,上路展开心灵追寻之旅。她去了三个一直很想去的地方生活,为时一年,分别是:意大利、印度和印尼的峇里岛。

三个地方呈现三种完全不同的风貌:意大利是享乐之国,美食、美酒、美丽的语言、俊男美女、有品味有文化的土地。她在这里学意大利文,跟道地的意大利人学习纯粹的享乐生活,透过意大利美食意外地得到慰籍。印度则是禅修之地,放弃了观光,她把所有在印度的时间都留在瑜伽道场中,试图接近神,并在灵修中获得救赎。最后,她去到了外国观光客最钟爱的峇里岛,在那里找到了身心灵的平静,以及一生中的挚爱。

也许,你会觉得作者无病呻吟,吃饱撑着,如果连这么幸福的人生都可以不要,那世上还有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追求?外在的标准是教导我们必须忍受,或努力学习外界“认为对的事”,但是只有“勉强忍耐”一个方法吗? 朋友说,“认命”是很不有型的行为。既然得面对“不愉快”,就学习去体验它吧。伊莉莎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型的建议。假如生命中有哪个东西很用力的摩擦你,让你觉得仿佛粉身碎骨了千百回,八成对你奏效,因为尼采说:那些打不倒你的会让你变得更坚强。

伊莉莎白在印度灵修时,常常因为想念情人而深受困扰。她觉得跟情人在一起虽然有很多矛盾,但却认定对方就是自己要找的灵魂伴侣,纵然再痛苦也不舍得放弃。跟伊莉莎白在道场里灵修的理查实在看不过眼,于是就对她说了这么一段话。“我们都以为,灵魂伴侣是一个跟你在方方面面完全契合的人。但真正的灵魂伴侣却是一面镜子,一览无遗的照出你的弱点,让你看清楚自己的真面目。他也许是你这辈子遇到过最重要的人,因为他拆除了围绕着你的所有保护墙,重重地掴醒你。可是,要跟这样的灵魂伴侣永远生活在一起?你不累死也会痛死。所以,灵魂伴侣走进你的生活,只是要给你看见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一面,接着他就会功成身退。”

他最后还形容伊莉莎白的执著像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的野狗,纵然罐头已经空空如也,但还是照舔不误,奢望能舔出一些什么东西来。谁知一个不留神,罐头就这样套住了鼻子,怎么甩也甩不掉。伊莉莎白还要做垂死的挣扎:但我爱他也想他。理查说:你就爱他想他呗。还有,每次想起他时记得给他送去一些爱和光,接着把他放下。我们不也常常做这种徒劳无益的事吗?像一只小狗一样,追着自己的尾巴团团转,就是追不着它。一支军队可以解放一个国家,但只有你才能解放你自己。我觉得理查要说的就是这个。

这世上,对人类最公平的就算是时间了。想不到就连面对感情的无助与无奈也一样。伊莉莎白有一位当心理医生的朋友,某一天接到一项要她到越南难民营去给难民进行心理辅导的工作。她好紧张,因为这还是她头一回面对难民。要帮助这些历经千辛万苦、尝尽人生冷暖,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怒海、投奔自由的人们,她实在没有信心。

抱着忐忑不安的心等着这辈子最大的挑战出现时,她听到的却是:我跟那个男的搭同一条船来美国,在旅途中我爱上了他。到了这里以后才发现他是我表妹的男朋友,你说,我该怎么办?在面对感情的困扰时,不会因为你是要投奔怒海的越南难民就倍加困难,也不因为你是在华尔街上班的美国白领就能一帆风顺,这多少让人感到安慰。

把书阖上时,你或许会不服气:如果大家都有一年的时间跟经济能力到处旅行,谁不能悟出这些人生道理啊?是啊,年龄渐长,对充斥着大小道理的书就越来越不耐烦。我们读过的那么多书,可能并不见得能使我们变得更明白一些——地球“这么一个破村庄,每天发生的事情让人眼花缭乱,小姐我踮起脚尖往前看,也只能看到舞台角落花旦的那双鞋子”——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时刻怀着知识更新的焦虑,踮起了脚尖张望呢?有人说得很好,就是为了对这世道更有底气地冷静旁观。这意义也有点像恋爱,经历过之后,当别人再以“我是过来人”的语气教育你,你就可以确知什么叫作bullshit了。

刊登于《南洋商报》商余阅读《不只是书》专栏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