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

爸妈,放手吧!




在看这本书之前,我以为望子成龙只是东方父母的问题,谁知道西方社会也有过分关心子女、不分昼夜在孩子头顶上盘旋的“直升机父母”。


身边的朋友都已到了当母亲的时候,提起什么时候该生孩子,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。有者说,虎年出生的孩子通常命苦,所以明年不能生。就算要生,也要择日生,比如十五,那天出生的孩子命好。有者说,现在怪病很多,要用一整年来调养生息方能生孩子。也有人认为,我国的教育制度百病丛生,如真要生孩子,可能得考虑移民。

原来生孩子已经不是瓜熟落地这么简单。为了孩子,古代有孟母三迁,现代望子成龙的父母更是须臾不离左右,防菌似地把孩子严密地保护起来。过去父母到学校去恳请教师严管子女,现在的父母则是到学校去兴师问罪,为孩子被教训而大动肝火。

为了孩子好,如今的父母,巴不得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拿来给孩子。他们希望孩子成为艺术家、学者、运动明星,培育方式与态度几近走火入魔。朋友的孩子连话都还不会说,这位24孝母亲就想好要给孩子上德语课。在上海,高瞻远瞩的父母已帮助幼儿报名参加了“早期MBA”教育班。幼儿们除了学语文课、乐器、跳芭蕾舞外,还得上瑜伽课、手语课、打空手道等等。他们的活动日程表就连执行长看到也自叹弗如。

不论按哪一种尺度衡量,我们都是在养育人类有史以来最怪异、最受宠溺、最被监控的一代。《慢的教育》作者认为,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,原因很多。其一是生育率下降强化了孩子是稀有物的地位,从而增高了小孩子的宝贵性。其二,通过媒体的推波助澜,这个时代功成名就后最能锦上添花的是生小孩。从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和好莱坞巨星毕彼得等名流爸爸,都把孩子当时尚配件一般地招摇就可窥见一般了。

科学也在其中扮演了要角。从上世纪90年代的研究可知,婴儿自出生便开始形成神经网络,这使得出生的头几年的每一秒钟都变成潜在的教学时机。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出人头地,甚至渴望孩子是天才。对他们而言,成功的定义就是把尽量多的奖项带回家、拥有一份人人称羡的高薪职业、过好生活。

可悲的是,在“微观管理”下培育出来的孩子们,从小被捧在手心里长大,期待全世界都把他捧在手心里,如果不是这样,就会觉得受到亏待,最后连独立自主都成了问题。日本学生自杀率创新高、自闭的宅男宅女越来越多、美国有超过600万学童需服抗忧郁剂等数据,都能说明问题。

我们本来是要给孩子最好的,但却适得其反地害了他们。劫持了孩子的小小冒险、挫败与闪失、痛快地捣蛋,甚至无所事事的无聊,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?

刊登于《南洋商报》商余阅读版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