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

励志书:清心还是洗脑?


去年,朋友给了两张价值数百令吉的入场券,叫我去听一个与励志书《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》(The Millionaire Mind)同名的激励讲座。也许我额头上凿了"正走霉运"四个字,友人拍胸口保证,这场讲座肯定会改变我的一生。

就冲着"改变一生"这句话,我带着"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"的心情赴会。由于临去之前,友人就不断提点我说,要放开自己,主讲人叫你做什么、你就做什么,别害怕云云,本来还想"不就是一场讲座嘛"的我,最后却提心吊胆起来。

 去到现场,发现听众不光是本地人,还有远至东马、泰国、菲律宾、印尼的,所有等待命运改变的人济济一堂,何等壮观,着实眼界大开。正如友人所说,主讲人不断地要求听众做这个、做那个。讲座期间,我都不务正业,忙着观察周围听众的反应。有人越听越兴奋,整张脸给涨得通红;有人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时,在数百个陌生人面前放声痛哭;更有人听到激动时,歇斯底里地大喊"不要!不要!"。如果大家当时围着的是一堆营火,我会以为自己闯入了某个部落的一个驱邪大会。

讲座听了一半,我就得出一个结论。套用克里斯托弗·巴克利在《上帝是我的经纪人》一书中的说法就是:想通过励志书致富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己写一本。现场有多少听众最后真的如愿成为有钱人,没有人知道,但《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》的作者、T. 哈福.艾克 (T. Harv Eker)肯定已赚个盆满钵满。

 艾克现为"巅峰潜能训练公司"(Peak Potentials Training)董事长,这家潜能开发公司红遍全美国,以独特的平民气息吸引了无数普罗大众报名上课,一堂课塞满两千人是常有的事。这是他的第一本书,一上市就登上美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。本书教你如何用5分钟,换一颗有钱人的脑袋掌握17种思考方式,你就能创造财富,改变人生。

 激励之前认清现实

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各种各样的励志书悄然走俏书市,被摆在书店最醒目的位置。支持者说,励志书让无数的人在股灾、失业的困境中不至于精神崩溃,能重拾信心,度过人生的冬天。批评人士则认为励志书简化人生问题,充满伪科学主张,误导消费者。严重的甚至有"洗脑"之嫌,说它们是"心灵毒药"也不过分。

通常励志书都会有个《读者文摘》式的故事。

《当下的力量》说:曾经,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。一天,一位陌生人经过。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,喃喃地说:"给点儿吧。"陌生人说:"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。"然后他问:"你坐着的是什么?"乞丐回答说:"什么都没有,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,自从我有记忆以来,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。"陌生人问:"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?""没有。"乞丐说,"有什么用?里面什么都没有。"陌生人坚持:"打开箱子看一看。"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。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,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:箱子里装满了金子。

 讲完故事,《当下的力量》要说的是:"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。即便已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,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、成就、安全或爱情的残余。他们不知道,自己不仅已拥有了所有这些东西,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。"

《第12个天使》抖出来的是再简单不过的两句话:"决不放弃"和"每一天在每个方面我都会越来越好!"前者出自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哈佛大学的一场演讲,后者源自一本叫做《自制源于有意识的自我暗示》的小书,它的作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伊迈尔·寇艾。寇艾坚信,只要人们学会不断地进行积极健康的自我暗示,就能够摆脱从严重的身体问题到负面的心态等几乎所有的痛苦。

 我相信我能,就真的能吗?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及新布朗斯威克大学的心理学家就主张,正面思考可能使部分人更悲观。他们发现,复诵"我是可爱的人"、"我会成功"等正面评述,会让部分人自我评价更差。撇开这研究不谈,这种自我催眠式的方法,对于提升自我概念似乎带点自欺欺人的意味。

 励志书所以为严肃文学唾弃,在于其内容与社会现实如不公义、无力感等脱节有关。"清心"和"洗脑"的界限确实非常微妙,这个界限就是读了这本书,你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更清醒了还是头重脚轻了?激励之前,还是先认清现实吧。
 
刊登于《南洋商报》商余阅读《不只是书》专栏

7 条评论:

  1. 正面跟負面本來就是一體兩面,
    快樂跟悲傷如是,
    得到跟失去也是。
    不認清這點,
    只要正面是不行的。

    有趣的是,
    什麼人會複誦自己是可愛的?
    什麼人需要自我暗示自己是行的?
    是那些認為自己不可愛,不行的人吧,
    這樣的人怎可能自我評價高?
    這是一種匮乏感,
    這種人先要認清的是自己的匱乏,
    而不是千方百計用什麼來遮掩或填補這種匱乏。

    回复删除
  2. 讀妳的文章,往往是讓心靈與思潮平靜下來的催化劑。
    我沒有買南洋看南洋的習慣,《且亂翻書》正彌補了這個缺失。

    回复删除
  3. 我觉得单单以一个故事概括《当下的力量》书中所要表到的,过于简略,同时也未带出书中的精髓,即那个宝箱是我们的“内在”,并通过掌握当下,而脱离痛苦。

    我承认,从励志和灵修书籍的角度出发是很好的切入点,只是觉得这样概括性地谈论,无法表达此课题的复杂性。这两类书籍,都是从掌握人性的角度出发,励志书是捉着人的渴求而提供一套让人成功的模式,灵修书籍则是让你看到人因欲求所苦,而提供离苦之道。层次有所不同。

    无可否认市面上有很多过于简化和内容不佳的灵修书籍,但是这本《当下的力量》写得很好。

    可能很多人认为,灵修书籍的道理过于简化,似乎无法解答人的复杂问题,但如果当你静下心来看清自己的内在问题时,你会发现,往往能解开我们心结的道理就是那么简单而已。

    只是一些浅见。

    回复删除
  4. 風過落塵

    對自己沒自信的人,也許不知道這是一種匱乏。又或者認爲不需要去認清,只需要去彌補和填滿。匱乏不見了,就沒有因匱乏而生出的焦慮及慾求不滿了。

    惠恩吳

    你過獎啦。可是,我又不能在這裡說自己不好(否則誰要來看)。^^ 就當是小女子的一種虛榮感吧。有不同意見,希望你說出來,分享一下。

    回复删除
  5. 薛霏

    誠如你所說,這個課題真的很複雜,在於其充滿爭議。

    有位朋友建議我專門寫勵志書的書評。她認爲,這類書的市場很大,肯定能令我“進帳”不少。^^ 於是,就有了這篇文章。你的“淺見”一點也不淺,純粹是我個人的看法,寫得確實不夠嚴謹。

    在這喧囂紛擾的時代,靜心,恐怕是最難做到的事。我懷疑,書本(資訊)的力量,能把人從自己躍下的深淵中拉拔上來。

    回复删除
  6. 书本确实不能把人拉起来,但书本提供了一个视角,让人看清自己的困境,真正能拉拔人的是修行。学会活在当下是很难的,只有通过静坐和修行来建立觉知才可能做到。这大概就是有了知识和真正practice之间的差别吧。这当然又是另一个课题了。

    回复删除
  7. 認同《當下的力量》是本好書,建議也看《新世界靈性的覺醒》》(A New Earth)。

    回复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