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12日星期日

政要出书自圆其说


英美两位过气领袖真是一对难兄难弟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《旅程:我的政治生涯》(A Journey: My Political Life)余温尚存,美国前总统布什的《抉择时刻》(Decision Points) 就滚烫出炉了。相隔两个月先后上架的这两本书虽曰回忆录,但仅限于选择性记忆,敏感内容绝口不提。




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多会在离职后撰写回忆录或传记。一方面,出版社会为这类书籍开出较高的稿酬和版税,卸任领袖的晚年生活因而能得到一定的保障。另一方面,由卸任领导人撰写的回忆录或传记往往具有较高的历史参考价值,同时也是他们对历史政绩交付后人评价的重要材料之一。

例如,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撰写的《六次危机》(Six Crisis) 不仅成为国际畅销书,同时也是后世研究冷战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。而美国另外一位前总统克林顿撰写的《我的生活》(My Life),更是以详细的生活细节和风流韵事为宣传噱头,在图书市场狠狠地捞了一笔。

《旅程》自9月1日上市以来,围绕布莱尔的争议就不断。其中,布莱尔在书中对布什赞不绝口,认为他是世界上唯一有“勇气和决心”与奥萨马领导的“基地”恐怖组织较量的政治家,尤其让人看了火大及恶心。有评论家指,《旅程》基本上是本向布什“示爱”的加长版情书。

本书的出版特别让反战人士感到不满。在大型社交网站面子书(FACEBOOK)上,一群网友就如何恶搞布莱尔的《旅程》交流切磋。本来,《旅程》是放在书店政治传记类架上,但有网友把它放在了犯罪书刊类架上、黑色幻想类架上,甚至监狱犯人类架上,还鼓吹其他网友效法。据悉,美国的网友从这里得到灵感,也将推动把《抉择时刻》放去犯罪书架上。

这还仅仅是个开始。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首场签书会上,布莱尔遭遇到200多名反战份子的抗议。示威者向他扔掷鸡蛋、玻璃瓶和鞋子。见惯大场面的布莱尔也大惊失色,不得不取消较后在伦敦举行的签书会,理由是“不希望无法避免的抗议给公众造成麻烦”。
曾尝过“鞋袭”滋味的“牛仔总统”布什,对布莱尔的遭遇除了深表同情外,还吓了一身冷汗。英国出版社已放话,布什“现阶段”没计划到英国去推销回忆录。理由不言而喻,有了布莱尔的前车之鉴,布什打死都不敢“打着灯笼上厕所—找死(屎)”。
《抉择时刻》刚出来就遭到英美媒体的大力讨伐。《纽约时报》称它是“最随意的总统自传”。英国《卫报》评论家则称布什通过自传为自己“疗养”,但“他要挽回自己的名誉则远不只一本自传能做到。”《洛杉矶时报》则认为,布什对自己犯过的错误无动于衷。

尽管有一些网友在帖子中发布了“应该重新评价布什”的言论,但是更多的人还是表示布什在自传中丝毫没改变。这其中包括一些政要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认为,在处理伊拉克问题上,布什是个“小人”,并称他妄图借此战争称霸世界。德国前总理施儸德更直指,布什在出兵伊拉克一事上说了谎。


有历史学家认为,布什现在出书,相当于对他的政绩表现进行“最后一次辩解”。但在接受电视台专访时,布什却拒绝为曾经做过的决策道歉,还认为历史自会给他公正的评价。纵然恶评如潮,但《抉择时刻》首日就卖出至少17万册,而电子书的销量约有5万部。别以为买书的人都是布什的粉丝,大部分人其实是想看看,布什到底怎么自圆其说。


“两布”为求一己之利,以虚无之名,肆意策兵入侵一个主权国家,导致伊拉克巨大的人道灾难,美英自身也反受戕害。相信众多读者披卷阅书之余,会掩卷深思,细品三味。


《旅程:我的政治生涯》

布莱尔在书中披露了自己担任首相那10年所做出的重大决定,以及包括伊拉克战争、戴妃之死、与英女王关系等一系列秘闻,还大爆与自己的继任者布朗不和的内幕。

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,布莱尔声称对战争死者感到“非常抱歉”,称未能预见战争带来如此巨大痛苦,又声言为此“流过不少眼泪”,但坚持开战无错。有死者家属即时抨击他不过在“流鳄鱼泪”。

布莱尔还在书中赤裸地描述他和妻子切丽欢度的一个情欲春宵,形容他在1994年准备竞选工党党魁,取代猝逝的党魁史密斯的那个晚上,对妻子产生“野兽般的情愫”。《文学批评》杂志因此提名《旅程》角逐“拙劣性爱奖”,这一殊荣原本只颁给小说作品。



《抉择时刻》

全书涉及布什人生中重要的14个决策点,前十几页类似忏悔录,谈及自己年轻时候酗酒等问题,随后开始谈论他在职期间经历过的重要政治决策。尽管他说自己应该更及时的插手应对卡特里娜飓风、对伊拉克战争应该反应更快,但他全书中的道歉言辞只寥寥数笔。

他坚持认为“将(伊拉克前总统)萨达姆拉下台是正确的决定”,“无论后面遇到怎样的困难,没有了一个有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、在中东支持恐怖主义的嗜血独裁者,美国将更为安全”。

对于虐囚事件,他宣称,关塔那摩的囚犯得到很好的待遇,甚至能够读到阿拉伯语版的《哈利。波特》,并坚持自己没有授权虐囚。在书中,布什多次用“不知情”来描述一些危机时刻,将政策失误归咎于内阁和顾问没有告诉他实情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